在城里高补班复读,还是到县中复读?高招录取过半,一些下定决心让孩子复读的家长开始盘算起这件事来。“县中管得严,升学率高,复读肯定能见成效。”一些家长认准这个“硬道理”,开始四处托人联系县中。不过,下乡复读,效果真的很好吗?
四处托人送孩子回老家复读
黄先生这两天正在加紧和泰兴老家的人联系,想把孩子弄到当地或附近的县中复读。
“一般这些学校很少收
高考插班生,所以必须到处托人,必要时还要花钱打点打点。”黄先生的儿子在南京某四星级中学就读,今年考了470分。“我们想,与其上个民办专科,不如再加把劲复读一年,明年好歹也要弄个本三学校上上。”一开始,家里人咨询并实地考察了南京的一些高补班,特别是号称引进“县中模式”和“封闭化管理”的几家。但后来一想,在南京肯定享受不到原汁原味的县中教育。黄先生自己就是县中毕业的,深知县中的“厉害”,于是打算送孩子回去复读。南京市教科所所长刘永和告诉记者,近几年,随着一些县中高考录取率的不断提高,如南京、苏州等地的考生去周边县中复读的人数还是非常多的。这些县级中学由于时间利用率高,学校管理严格,老师抓得紧,升学率高,因而被人们称为“县中模式”。这也是吸引很多大城市考生前去复读的原因所在。
“下乡”复读也为磨炼心志
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家长送孩子下乡复读,并非完全出于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考虑。南京的孙先生对记者说,孩子今年考得不理想,这本来也没什么。但近来孩子身上暴露出的缺点令他吃惊,如心理脆弱,怨天尤人,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。他认为“是世界观不对头”。孙先生觉得,孩子即使勉强上了大学,下一步还会出问题。于是下决心将孩子送到一所农村中学复读,为了提高成绩,更是为了给孩子“改造世界观”。这种心态在家长中很普遍。家长们都认为,到艰苦的教育环境里锻炼锻炼,有利于孩子将来成才。一位家长坦言,自己的孩子很聪明,可就是爱玩,学习习惯不好,自我约束能力也很差。如果让他自己复读一年,真担心他会散漫下去。“县中老师管得严,有利于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。”苏北某县中校长坦承,从城市里来的学生一部分属于“问题孩子”,主要表现在沉溺网吧、旷课、贪玩、讲究吃穿、不思学习、纪律性差等。有的家长送孩子过来,就是因为“管不了”,让学校管一管。
大城市孩子“下乡”难适应
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,下乡复读感觉如何?徐敏是2005年参加的高考,后在南通市一所县级中学复读。他回忆起当时在县中复读时,脱口而出的就是“苦”、“累”。“刚去那里时,首先感觉不适应,饮食很不习惯。另外就是时间太紧了。我们通常5点50分左右起床,6点20分左右早读,早读1个小时,上午4节课,中午稍微休息一下,下午2点上课,上到5点多,晚上6点半到9点半晚自习。回宿舍后再看会儿书,一天也就休息6个多小时,很累。”徐敏说,在县中,放假很少,那里的老师都很负责,在班级的时间非常长,学习气氛也不错。徐敏说,去县中复读,有一个适应的过程,这对每个从城市去复读的考生都是一个考验。小刘这样形容第一天到苏北某县中的感受:“11点到的学校,下午我就开始跟班上课。不习惯苏北的方言,陌生的环境也让我很不自在。踏进教室,课桌上堆着山一样的书。黑压压的人头,大家都在埋头读着写着。一片紧张的气氛,果然和在南京学习不一样。”小刘说,更令人痛苦的是很多老师上课都用“本地普通话”,一般的南京学生根本听不懂,只能连蒙带猜。
去县中复读有成功有失败
据了解,到县中复读的城里孩子,有一些的确在奋战一年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。“到了县中唯一的休闲就是上网,但每天上网一两个小时,下来后就感觉时间很紧迫,于是抓紧学习。”复读生小刘说,在那种紧张的氛围中,自己丝毫不敢松懈,最后考上了心仪的大学。但最后以失败告终的也不少。因为复读生这个群体比较分散,难以统计,但从往年到县中借读的南京学生身上,多少可以看出点问题。一位校长透露,南京每年至少有100多名学生到外地借读后又回宁读书,这些学生短的在外地只读了一个月不到,长的也不过一年。从今年的情况看,回来的学生有所增加。“曾有11个学生去苏北某名牌县中借读,后来只有1人考上了二本,2人读了专科,4人上了电大,4人因成绩太差,又复读了一年。”苏中一所以学科竞赛为特长的名校老师说:“有一年来了8个外地借读生,只有一个同学能跟得上学习进度,其他同学的成绩都不很理想,高考成绩可想而知。”
复读“下乡不下乡”要看孩子实际情况
南京市教科所所长刘永和说,去县中复读,有些优势显而易见:时间利用率高,可以排除外界干扰,有非常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。不过,城里的孩子去县中复读,也会有一定的不利因素。县中的学校时间利用十分充分,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就少了,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差的时间也就很有限。生活、语言、文化上的差异,给复读生带来适应上的困难,特别是县中生活上会更艰苦,要慢慢适应。学校的管理严格,还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,反而不利于他们的学习。刘永和还指出,现在相关的教育法规规定,重点中学不得招收插班复读生。复读生去一些重点中学学习,对别的考生而言,就是不公平的,是一种不合理竞争。他同时告诫广大的家长,不要迷信所谓的“县中模式”,而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,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。自主学习能力强的考生就可以在城市学习,需要约束、需要人管的考生可以考虑去一些县级中学学习。家长还应对孩子的学习、适应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。适应能力不强、学习成绩很差的考生也不宜去县中学习,考生一旦不能适应那里的学习生活,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。家长在帮孩子选择教育方式时,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。(龙虎网)
(编辑:黄月)